当前栏目:时尚
昔日废弃化肥厂变身乡村“798”
2020-12-04 09:33:10 文/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的网友投稿
来源:
新京报网
新京报讯(记者 耿子叶)彩虹塔地标、咖啡庭院、镜水池创意景观、装置艺术展,山西沁源昔日废弃的化肥厂以全新的面貌亮相。近日,适逢第九届乡村复兴论坛·沁源峰会的开办,作为主会场,改造后的化肥厂备受关注,曾是“鸡肋”的锈迹厂房变身为山村艺术园区“重出江湖”。
经过清华建筑师与当地政府、村民的协同改造,化肥厂的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文化、生活相结合。日后,村民将利用化肥厂更好地改善生活环境,塑造更多的乡村文化自信。
化肥厂彩虹塔成为河西村地标。王龙卿 摄
废弃化肥厂迎来“新生”
化肥厂位于沁源县县城周边,与河西村一路之隔。1969年,化肥厂开始筹建,1974年正式运营。
当地知情人告诉新京报记者,鼎盛时期,化肥厂是沁源县的化工龙头企业。后期,由于技术产能的落后与时代进步的需要逐渐被淘汰,进入2000年后,企业濒临倒闭。虽然经过多次转型探索,但终究没能扭亏为盈。2003年,化肥厂停止生产。
16年被遗忘的时光,化肥厂保留了原本的生产面貌:生锈的机器、斑驳的墙皮、脱落的屋顶,诉说着这个“70后”的真实年龄。
改造后的化肥厂。王龙卿 摄
走进化肥厂,曾经的老厂房、办公楼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,办公区前展示着沁源县葫芦烫画、剪纸、根雕、麻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老厂房中的大型机器也变成了艺术品,成为人们拍照的打卡点。
“老厂房融入新元素,在重工业的底色加入时尚的色彩,绿草地和青砖灰瓦相映成趣,化肥厂的整体改造很符合人们的审美。”从北京到沁源参加论坛的吴女士忍不住感叹,“这真是沁源的798。”
河西村增添一抹靓丽的“底色”
“做乡村改造是为了复兴,我们做的这些改造到底能不能复兴,能给乡村带来什么?这是核心的问题。”作为化肥厂改造的总设计师,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产业园区中心主任廉毅锐思考着。
廉毅锐认为,对于设计师来说,尽量提供一个空间载体,让人们知道这个地方,想来这里看一看,有时间来走一走、吃一吃、住一住,甚至动员游客做一些有利于乡村发展的投资,从而改善乡村的生活品质,提高产业现状。
彩虹塔为村里添了一抹靓丽的“底色”。主办方供图
如今,在河西村里,一眼就能看到化肥厂的“彩虹塔”。廉毅锐说,“要想让村民知道‘彩虹塔’,首先就得让人们眼睛里看到。由于彩虹塔独特的色彩和形态,能让村民远远地看到,然后想来这里看看,从而进一步了解整个化肥厂的情况。有了视线的引导,才能有接近的影响。”
在改造过程中,廉毅锐及其团队专门增设了一个大门,正对着河西村的主要街道。通过这个大门,村民能够更便捷地进入化肥厂,也方便游客从厂子走进村子。目前,河西村里也正在进行一些民宿改造。
作为主会场,改造后的化肥厂备受关注。主办方供图
据廉毅锐介绍,改造后的化肥厂,将有一部分供村民进行公共文化活动使用,同时,还会规划打造年轻人消费的休闲场所。在给附近村民提供游玩空间的同时,也为青年人提供一些就业机会,增加收入。
“目前沁源乡村的系列计划只实施了开头,我们希望稍微暂停一段时间,收集实施措施的反馈。沁源峰会的是一个很好的节点,我们要看大家的反映,找到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完善。”廉毅锐表示。
未来,化肥厂还将改造室内厂房,引入文创企业入驻。
艺术展讲述“沁源日常”
在化肥厂,有两处特别的展览格外引人注目。
其中一处是用细绳、珠子与声音,构筑出的山西沁源河西村村民抽象的生活场景,为化肥厂增加了别样的艺术气息。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,这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团队“十一小组”打造的《此间》。展览从视觉、听觉两方面构建出与村民日常所见有一定差别、却又熟悉的当地生活场景,让村民对日常生活有了别样体验。
乡村复兴论坛主席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体验装置艺术展。翁晓勤 摄
设计师们参考当地院落布局、屋顶色彩等建筑特点,提取门、屋顶、院落、水井等元素,用细绳和橙色珠子营造朦胧的民居空间意象,并在空间中定点置入从沁源村采集而来的声音素材,共同构建出“此间”的生活场景。
步入《此间》,在空间的虚实之中,人们可以听到炉火旺旺下农妇的低语,一条犬嘟噜着,秧歌喊了最后一声,腹中饥饿的农人小跑到灶边,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面,这也是千百年来沁源这片土地上一直延续着的图景。
“这个展览不仅是互动体验的游乐场,也是村落记忆的延续。”中央美术学院徐洋向记者介绍,借助沁源峰会的平台搞了这次艺术展,也是想利用装置艺术的互动性和建筑语言来诠释当代艺术。
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
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危卓
本文地址:http://m.sdbszx.com/shishang/777966.html
声明:本站原创/投稿文章由编辑发布,所有权归深圳导报网移动端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;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深圳导报网移动端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
相关推荐
-
青海基层中藏医馆受农牧区患者青睐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江苏省泰州市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青海基层中藏医馆受农牧区患者青睐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 -
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首个新建场馆建成,三大亮点揭秘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广东省揭阳市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首个新建场馆建成,三大亮点揭秘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 -
软装风格千篇一律,法领带你初探家居软装的奥妙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软装风格千篇一律,法领带你初探家居软装的奥妙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 -
两条地铁线/苏宁广场同天开工:哪些盘将获利好?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两条地铁线/苏宁广场同天开工:哪些盘将获利好?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 -
生态环境部:11月中上旬北京市空气质量以良为主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生态环境部:11月中上旬北京市空气质量以良为主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
本站热点
-
北京政务服务用上区块链,看完这7问就入门了区块链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吉林省舒兰市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北京政务服务用上区块链,看完这7问就入门了区块链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 -
护航发展与创新,服装行业各界呼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护航发展与创新,服装行业各界呼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 -
河北前三季度GDP26814.7亿元,同比增长7.0%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河北前三季度GDP26814.7亿元,同比增长7.0%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 -
“地王制造机”信达地产日子不好过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海南省三亚市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“地王制造机”信达地产日子不好过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 -
河北前三季度GDP26814.7亿元同比增长7.0%
2021-01-26本文是来自安徽省蚌埠市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河北前三季度GDP26814.7亿元同比增长7.0%的内容介绍
编辑:深圳导报网移动端m.sdbszx.com